3月31日下午,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黄红星、邹叔骋带领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湖南省首例机器人帕金森脑起搏器手术。
常德的柳女士今年59岁,肢体僵硬、动作不灵活达18年。多年来,柳女士一直四处求医,不断调整口服用药,但效果欠佳。2023年1月,柳女士经人介绍找到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大科主任黄红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并完善患者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后,黄红星根据帕金森病分期,拟对柳女士实施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手术。由于当时柳女士合并有肺部感染,故将手术延后。近日,柳女士的肺部感染痊愈,便与家人商议后住院行帕金森病手术。
3月31日,黄红星及邹叔骋带领神经外科一病区手术团队进行充分沟通、评估后,对柳女士实施了机器人帕金森脑起搏器手术,这也是湖南省首例机器人帕金森脑起搏器手术。
△手术现场
邹叔骋介绍,手术机器人引导下的脑起搏器手术流程与传统手术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机器人辅助手术需要先安装注册模块,并用适配器来连接机器人和头架,在将CT扫描后的数据和患者磁共振两项数据融合后,才能制定手术计划,进行下一步手术。
“相较传统手术而言,定位更精准,过程更安全,效果更稳定。”机器人自动定位后,能快速修改靶点和路径,实现了小于1mm的微调,无需人工反复调整框架坐标,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并可通过CTA、CTV、DSA等图像融合,实现三维重建,有效避开重要的动、静脉血管、神经核团,实现手术路径个性化设置;术后的CT、MRI融合,也可精准确认电极所在的位置,并且能重建电极与核团的立体关系,使手术效果更理想,邹叔骋解释。
当天,在历经3个小时手术后,柳女士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机器人手术计划系统多模态影像融合
黄红星认为,随着医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手术机器人技术还将在帕金森病、癫痫、强迫症、抑郁症等脑部慢性疾病的外科治疗领域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通讯员陈璇 刘博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5月18日,记者在郑州市区的多家商超看到,除了商超大门外,商场内部不同楼层、柜台、餐饮店等区域入口处也都张贴了场所码。消费者扫码进入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5月14日下午,在上海疫情防控一线奋战39天,总计圆满完成130万管核酸检测任务的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乘坐飞机回到郑州,受到来自省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