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南京市民潘慧收到来自亲朋好友的节日祝福上百条,唯独没有一条来自短信。她不禁感慨,“除了快递小哥,上一次你用短信与人聊天,已是何年何月?”
(资料图片)
不过,从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仍然保持平稳增长,去年这一增幅为6.4%。
逐渐消失的拜年短信
潘慧是80后,她记得,10多年前,大家都是通过短信发送拜年信息,“没有动图、表情,编辑好一段文字、选择群发。然后,你的手机就会响个不停,收到各路亲朋好友回的短信。”
数据记录着短信拜年的高光与衰落。工信部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春节期间的短信发送量达到180亿条,此后逐年增长,直至2013年春节期间,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311.7亿条。彼时,艾媒咨询曾发布《2013年中国春节拜年信息渠道调查》:68.1%的人通过短信发送拜年信息,再往下依次是微信的11.1%、飞信的4.1%。
然而,随着微信的迅速崛起,2014年春节放假期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累计182.1亿条,首次出现大幅下滑,同比降41.57%。随后,短信拜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持续增长的短信业务
荣光虽逝,基本盘犹存。
1月28日,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移动短信业务量仍在平稳增长。2022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比上年增长6.4%,移动短信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7%。
2017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曾相比上年下降0.4%,但2018年短信业务迅速回暖,业务量高涨14%。2019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更是大幅上扬32.2%;2020年、2021年增幅分别为18.1%、6.3%。
那么,是谁还在坚守短信这一方“阵地”?
有网友戏称,目前经常刷存在感的短信联系人包括:提醒你又支付了一笔钱的扎心电商平台;只买过一次袜子也要三天两头给你发促销信息的店铺;每到月底提醒你买理财产品的银行……当然,更加无穷无尽的是各式验证码。短信验证码用在新用户注册、登录验证、支付验证、密码修改或找回、个人信息修改等各类场景。
另一块“刚需”就是短信里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剩下的就是各类促销信息、用户关怀,“最让人动容的是,过生日那天,有二三十家包括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祝我生日快乐。”潘慧笑称。
又爱又恨的短信营销
不难看出,持续增长的移动短信业务,不是用户点对点发出,而是主要由企业发出,企业短信在整体短信中的占比已经超过95%。尤其近几年,国内商业形态不断变革、竞争愈发激烈,短信更是成为重要的营销渠道。
记者发现,一些推广平台如此描述短信营销的优势:5秒即达、超低资费,98%到达率。比起传统的宣传手段,手机群发短信平台能在一瞬间完成大面积辐射效果。其中,短信营销对于中小型企业接触目标受众最为有效,应用场景包括节日促销、新品上线、会员激活、渠道推广等。
对此,在天猫开店的某服装店老板透露,目前电商行业流量越来越贵,对于中小卖家来说,群发10万条打折促销信息,一条4分钱,算起来成本才4000元。
不过,短信营销虽然能直达消费者手机,也不容易屏蔽,但商家必须掌握短信发送频率,避免狂轰滥炸,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5月18日,记者在郑州市区的多家商超看到,除了商超大门外,商场内部不同楼层、柜台、餐饮店等区域入口处也都张贴了场所码。消费者扫码进入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5月14日下午,在上海疫情防控一线奋战39天,总计圆满完成130万管核酸检测任务的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乘坐飞机回到郑州,受到来自省
X 关闭
X 关闭